高蛋白質飲食可減慢或逆轉肌肉流失,預防肌少症的嚴重後果-失去自理能力
肌少症可致肌肉力量下降影響身體功能,嚴重更可致患者失去自理能力。根據2019年亞洲肌少症工作組報告,年長、女性、獨居、營養素攝取不均、體重過輕 (BMI<18.5kg/m2)、缺乏運動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患上肌少症的風險愈高 。住院長者身體多患不只一種的慢性疾病、活動受限需要以輪椅輔助甚至長期卧床加上容易出現營養素攝取不均的情況,住院長者患上肌少症的風險比社區長者更高。研究顯示,臥床一星期可致肌肉量流失達10-20%。而減慢甚至逆轉肌肉流失是最好預防肌少症的方法。
研究顯示,臥床一星期可致肌肉量流失達10-20%
長者需要攝取多少蛋白質才足夠?
可試試以以下算式計算您正照顧的長者(65歲或以上)每日所需的蛋白質量:
[ 長者體重(公斤) x 1 ] 至 [ 長者體重(公斤) x 1.2 ]
例子: 78歲王婆婆 體重約50公斤 每朝健步20分鐘
王婆婆每日所需蛋白質(克):[50 X 1] 至 [50 X 1.2 ] = 50 至 60 克蛋白質
一般活動量的健康長者每日需要每公斤體重1.0克蛋白質,活動量高的健康長者則需要每公斤體重1.2克蛋白質
由於王婆婆運動量不算高, 每日約需要約50克蛋白質
何時進食蛋白質最理想?
應把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均勻地分佈於一日三餐,避免只食一餐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
註冊營養師建議王婆婆的豐富蛋白質食物分佈餐單
早餐: 炒滑蛋 — 雞蛋x2
上午茶: 一杯加鈣豆漿
午餐:番茄雞肉湯通粉 — 2隻麻雀牌大小雞肉
下午茶: 一手心核桃
晚餐:香煎三文魚 — 約兩隻麻雀牌大小+鮮牛炒菜心 —一隻麻雀牌大小牛肉
患有腎病的人士需要低蛋白質飲食嗎?
不同情況的腎病患者,會因應情況和洗腎需求而有不同的蛋白質需求,不一定要低蛋白質飲食,建議先諮詢醫生和註冊營養師計算個人化的蛋白質攝取量和建議飲食。
Comments